曾经工作效率极高的你,会不会在某个阶段感到工作效率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会不会突然对工作提不起兴趣?甚至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出现了厌倦情绪?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职业倦怠是什么?
职业倦怠这一词汇描述了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现如今,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职业倦怠有哪些表现?
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1)正视倦怠
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职业倦怠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我们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
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2)培养工作兴趣
挖掘工作中有意义的方面,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如果能在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中挖掘“创新”的可能性,通常会让人觉得斗志昂扬、精力充沛,比如在大家都周而复始地走同样的流程时,你就可以想想有没有可能通过简化某个环节既达到同样的效果又能加快效率,这个想法如果一旦被采用就会有美妙的成就感。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会感到辛苦和倦怠。而一个人若是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地去工作,也总能超额、超水平发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3)灵活把控工作节奏
用开始工作前的半个小时处理一些特别麻烦、你极不情愿做的事情,比如向某个同事或客户澄清问题,就某个工作失误向上级进行解释说明等, 不管有多么难以进行,都应该在例行工作之前把它解决好。这个简单的方法很可能决定你一天的“压力指数”,虽然仅仅半个小时,可最难受的时间过去了,你做其他事情就可以轻装上阵。
心理学家认为“松散的休息”,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比如在工作中加入一些闲暇活动:每过一小时,同事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聊天,缓解乏闷;准备一些小零食在处理完一件事后慰劳一下自己,都可以为你的大脑充电,也能缓解不间断的工作所带来的紧张和厌烦情绪。
4)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有时,人们觉得有很多事情做不完往往是由于没有安排好时间。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包括为所要做的事情设定轻重缓急,假如今天早上有好几件事在等着你去处理,请先稍微了解一下事情的内容, 把它们区分成“必须做的”和“应该做的”,在那些你“必须去做的事情” 中,简单安排一下主次关系,着手开始做那些排在前面的事;对那些重要的事情分配较多的时间。